中國表示,將對進口網絡技術展開更嚴格的安全審查,以防相關技術可能給國家安全帶來威脅。美國和中國互相指責對方攻擊自己的網絡,近來爭吵勢頭加劇。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周四表示,將對重要網絡技術產品和服務進行安全審查,不符合要求的產品和服務將不得進入中國規(guī)模超過3,200億美元的網絡技術市場。
官方媒體新華社稱,審查的重點在于產品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旨在防止產品提供者利用提供產品的方便,非法控制、干擾、中斷用戶系統(tǒng),非法收集、存儲、處理和利用用戶有關信息。
中國政府未透露具體的審查程序以及什么類型的產品和服務將受到審查。
思科系統(tǒng)(Cisco Systems Inc., 簡稱:思科)、國際商業(yè)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簡稱IBM)等這類產品的主要供應商未立即回復置評請求。
咨詢公司Kapronasia Shanghai的科技顧問卡普倫(Zennon Kapron)說,此舉可能不會強化中國作為一個科技進口國的地位,但他認為,這可能會使中央政府對科技購買決策施加更有力的控制,而目前有些決策是在地方層面上做出的。
他說,這和全球任何一個監(jiān)管機構可能采取的做法沒什么不同。
在新的審查制度出臺三天前,美國指控五名中國軍官竊取存儲在網上的商業(yè)機密。中國否認這一指控,并警告稱此舉可能帶來嚴重后果,但沒有指明是什么后果。這也標志著兩國政府圍繞網絡安全產生的摩擦日益增多:美國爆料者斯諾登(Edward Snowden)指責華盛頓經常監(jiān)聽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政府,而美國則指責中國加大了對美國企業(yè)和其他機構的黑客攻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2月出任一個新組建的互聯網安全領導小組的負責人,凸顯出北京對網絡安全的新的關注。
本周發(fā)布的一份政府公告警告說,實際上中國使用的手機、電腦以及里面的芯片全部都依靠外國開發(fā)的技術。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fā)布的這份公告說,盡管中國互聯網用戶人數達6.18億,但網絡結構并不意味著中國是一個互聯網大國。
新華社報道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fā)言人姜軍指出,近年來,中國政府部門、機構、企業(yè)、大學及電信主干網絡遭受大規(guī)模的侵入、監(jiān)聽,深受其害。
姜軍稱,特別是“斯諾登事件”,為世界各國敲響了警鐘。他說,長期以來,少數國家政府和企業(yè)利用自己產品的“單邊壟斷”和技術“獨霸”優(yōu)勢,大規(guī)模收集敏感數據,不但嚴重損害了廣大用戶的利益,而且對其他國家的網絡空間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政府公告稱,美國國會出于相同的風險考慮(例如嵌入式技術等)對中國的通訊設備進行了審查,并指控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ZTE Co.)的設備構成國家安全風險。華為和中興通訊均否認其設備有這類技術能力,并表示美國國會委員會的指控缺乏證據支持。
中國政府并不諱言其推進技術系統(tǒng)國產化的意圖。中國政府本月稱,中央機關采購計算機不允許安裝微軟(Microsoft Corp.)的Windows 8操作系統(tǒng)。政府官員宣布國內正在研發(fā)一套國產系統(tǒng)。微軟表示對中國政府的這一決定感到驚訝,微軟稱,他們一直在配合中國政府部門的工作,以確保微軟產品符合政府部門的規(guī)格要求。
習近平2月份表示,要把中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