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廠商>>交換機/ACD系統(tǒng)平臺廠商>>華為技術

關注IP新趨勢

王衛(wèi) 2002/11/29

  幾年前,人們還在探討在傳統(tǒng)的以電路交換為基礎的綜合業(yè)務傳輸網(ISDN)上進行多媒體傳輸的可能性,并為其實現的復雜性而擔憂。隨著IP技術的出現和發(fā)展,使這一切由復雜變得簡單。在IP網中,無論是話音、數據還是圖像信息一律被打成一個個數據包來傳送,從而解決了多媒體信息的傳送問題。同時,IP技術還解決了網絡與網絡之間原本難以實現的連接問題,成為了網絡互聯互通的技術平臺?梢赃@樣說,IP技術打破了信息社會的發(fā)展瓶頸,找到了未來信息社會基礎設施的技術發(fā)展方向,為信息化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市場。

  目前,我們廣泛應用的IP(互聯網絡協(xié)議)是IPv4。然而,隨著Internet的規(guī)模以近乎于指數的趨勢增長,IPv4的地址空間面臨即將耗盡的危險。40億個IPv4的地址已經用掉了3/4,另外,Internet早期由于缺乏規(guī)劃,造成了IP地址分配“貧富不均”的現象,少數團體與單位占用了許多A類地址,如MIT與AT&T就各自占用了1600萬個IP地址,由此浪費了大量的IP地址,后來的大部分單位與公司就只能申請余下的C類地址,特別是像中國與日本這樣需要大量IP地址卻得不到足夠多的地址的國家更是如此。

  因此,IPv6作為Internet Protocol(互聯網絡協(xié)議)的新版本,正在逐步地繼承和取代IPv4。IPv6將IP地址的長度由32個比特擴展到128個比特。促使推廣IPv6的另一個原因是新的應用對Internet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Internet提供更復雜的尋址與路由能力,特別是下一代移動數字電話對Internet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IPv6還不是最后的標準,即使是將來采用IPv6標準時,也不會馬上棄用IPv4。網絡界人士認為,從1994年算起,從IPv4向IPv6的過渡至少要花費15年。

  總而言之,從IPv4向IPv6的過渡是人們未來實現全球Internet不可跨越的步驟,它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得到的。從IPv4向IPv6的轉換是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時期,在此過渡期間需要IPv4與IPv6共存,并解決好互相兼容的問題,逐步實現這一過渡,最終實現IPv6全球Internet。因此,網絡通信設備公司以及網絡管理人員現在就應該考慮、規(guī)劃IPv4向IPv6的轉換,要未雨綢繆、早作準備。

  從1993年起,華為已經觀察到IP技術和傳統(tǒng)電信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因此在原有核心業(yè)務基礎上,大力拓展數據通信網絡技術。為了實現技術的領先,華為在核心操作系統(tǒng)、通信產品接口技術、核心芯片技術三個領域進行了非常厚實的技術積累。

  在IP技術上,華為一貫堅持全面跟隨、局部領先的原則。華為數據產品均為自主開發(fā),其VRP(通用路由平臺)軟件平臺積極跟蹤數據通信領域的新方法、新技術,并付諸實施。這一平臺不僅僅用于路由器,而且可以作為華為所有數據通信產品的軟件平臺,包括IP/ATM雙平面、接入服務器、以太網交換機、路由器、IP電話等產品。

  在IP產品領域,華為充分運用了市場壓強原則,采取了接入服務器/IP電話→路由器→以太網交換機這樣的發(fā)展脈絡,相繼推出了Quidway A8010接入服務器、Quidway A8010 IP電話、Quidway系列路由器以及Quidway S系列全線以太網交換機產品,從而能夠提供包括路由器和以太網交換機的端到端解決方案,確立了華為在IP產品領域的全面的市場地位。

  在IP戰(zhàn)略中,Quidway A8010系列為華為樹立了IP產品品牌,Quidway系列路由器產品建立了廣泛的品牌影響,在市場地位確立之后,又推出Quidway S全線以太網交換機,從而完成了華為全線網絡產品的體系架構,同時,這也是國內廠商在IP技術領域跨入國際一流行業(yè)的里程碑。

  總之,為適應網絡一體化和IP化的趨勢,華為在其解決方案發(fā)展戰(zhàn)略的指導下,提供面向IP基礎平臺、基礎增值業(yè)務和業(yè)務管理三個層面的綜合業(yè)務解決方案的能力,致力于為用戶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這對我國的網絡設備行業(yè)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具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計算機世界網(www.ccw.com.cn)


相關鏈接:
華為VoIP解決方案 2009-09-28
華為全力投入備戰(zhàn)移動IMS建設 2009-09-27
華為攜手陜西電信舉辦面超寬帶網絡研討會 2009-09-27
華為助力中國電信保障國慶慶典3G通信 2009-09-25
2009華為軟件企業(yè)業(yè)務巡展上海站精彩回放 2009-09-18

分類信息:     VOIP專欄_新聞   技術_voip_新聞